其粮额比天下为多。今国家都燕,岁漕江南米四百馀万石以实京师;而此五府者,几居江西、湖广、南直隶之半。臣窃以苏州一府计之,以准其馀。苏州一府七县(时未立太仓州),其垦田九万六千五百六顷,居天下八百四十九万六千馀顷田数之中,而出二百八十万九千石税粮,于天下二千九百四十馀万石岁额之内:其科征之重、民力之竭,可知也已。赋税之重可想而知了,若光中稻谷,就算我朝在如何降低赋税怕也难以承受?“
这么一说,杨峥登时回过味儿来,事实上他先前已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苏常熟,天下足“。便误认为苏州就因是出粮食的地方,田地上就该种的是粮食,比例一定比较大,但事实上无论是魏晋南北朝,还是隋唐、宋元,苏州都不是靠农业兴盛,更多的是靠着商业在维持其千年来的繁荣。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我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终于完成”。从此,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成为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区。
南方的经济地位到明朝时得到进一步巩固,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随着明朝宝钞纸币的流通失败,整个货币体系转向为以白银为主。
“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也进一步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商业大都会有北京、南京、扬州、苏州、广州、西安、成都等,著名的商业集团有徽商、晋商、川陕商、苏商、京畿商、粤商也开始蔓延,而这其中以苏州的商业发展最为瞩目,苏州自古便是水乡,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西隅有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密不可分的水路交通网,让苏州多出了许多选择,这里的百姓可以不再局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