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这场雪灾,让这一切遭受着考验,若不能妥善处理,他五年所作所为将付之东流,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绝不容忍发生的,事实上此时此刻,盘旋在他心头的不是雪灾,而是江南的吏治问题。
江南时为全国最发达之省份,其江宁(今南京)、苏州、松江(今上海)、扬州、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太平府(今安徽芜湖市区和马鞍山)、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和芜湖县区)、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和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等都是当时很发达的地区,此地自古至今,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仅一省赋税竟占全国三分之一,全国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足见其繁荣,他登基后,鉴于洪武、永乐时对江南的破坏,赋税繁重,吏治难治,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况钟知苏州,赐敕以遣之。短短几年吏治得到了治理,就是江南的赋税,他鉴于江南田赋重,赋税拖欠,百姓生活艰难。多次下诏减轻官田税额,而户部考虑到支出的困难,往往”私戒有司,勿以诏书为辞”。短短几年功夫,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可谓是大手笔,不仅如此,他顾虑江南田粮运送北京,有军运,有民运。民运中,运夫百姓的负担相当沉重,”军船给之官,民则僦舟,加以杂耗,率三石致一石,往复经年,失农业。”。听从了周忱与漕运总督陈瑄的建议,将江南漕粮兑给漕军运输,具体办法是:民运至淮安或瓜洲水次交兑,然后由漕军运至通州。每正粮一石民运至淮安,加耗粮五斗,运至瓜洲,加耗五斗五升。江南卫所官军就附近仓廒直接运输,另加给过江米二斗,铺垫芦席费五合。这个办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
运输要加耗,鼠雀吃食、水中漂没、腐烂等都会有消耗。所以田粮正项之外,耗米征收是一大负担,也是一大漏卮。最大的问题是”豪有力者只供正额,而一切转输诸费,其耗几与正额等,乃独责之贫民。此耗之不得其平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甚至让周忱思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