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1804章:天下无心外之物

1804章:天下无心外之物(2 / 4)

其道,即是自绝于天”。人生处世,”须以天地之量为量,圣人之德为德,方得恰好”。按吴与弼的说法,”圣人”不是高不可攀的神人,而是可以通过学习,修养而达到的。这种观点,立即引起了不少人赞扬,文章刊登的第二日,报纸便抢购一空,而没买到的士农工商少不了呼吁多些发行量,杨峥有意提高这栏目的影响力,为此决定加印,在锦衣卫的帮忙下,充分调查了所需要的人数,杨峥在这个大概的数字基础上,加印了一万分,谁知仍无法满足,其势头不仅让杨峥感到意外,就是皇帝也感到不可思议,在重新加印了一万份后,才算是压住了这种势头。

经此一闹,天下无人不知吴大师的大名了,据说文章刊发的第二天,求学者就络绎不绝,算是彻底让这样一个身体力行的当代大事火了一把。

吴与弼再接再厉,于半月后再发一篇文章,对朱熹理学加以更完美的阐述,文章认为,”理、”,贯穿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去。以”理”作为衡量一切、分析一切、判决一切、处理一切,分清是与非、正与反、善与恶、得与失,乃至于忧和乐,生与死的标准,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圣人”、”贤者”。要实现这一目的,”必兢兢于日用常行之间,何者为天理而当存,何者为人欲而当去世,涵泳乎圣贤之言,体察乎圣贤之行”。一个人要达到这一步,在吴与弼看来,就需要”慎独”其心,”居敬”、”穷理”。他说:”人须整理心下”,”不敬则不直,不直便昏昏倒了,万事如此隳,可不惧哉!”所谓”居敬”,就是”言自处以敬”;所谓”穷理”,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周易•说卦》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如何”居蔽”、”穷理”呢?吴与弼说:”静时涵养,动时省察”。他指的”涵养”,即”含容”,修养,就是”克己复礼”。他认为:”一事少含容,盖一事差,则当痛加克己复礼之功”,”随遇而安之理”,”事往往急便坏了。”吴与弼还把涵养,比作一大关口,说:”凡怨天忧人,皆是此关不透耳”。并指出:”涵养本源功

最新小说: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城南政北 南城亡事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替嫁太子妃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东宫娇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