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以力挽狂澜于既倒为己任,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对于朝廷的各种权力体系起到了一种制约与规范的作用,可以说正是这份突出的作用,使得言官在朝廷争斗中十分的有用,渐渐的成了朝廷之上的了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是大臣们争权夺利的利器。
随着文官地位的提高,无疑是给了言官更大舞台,而言官也投桃报李,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维护文官集团的力量,每次言官的出场,往往伴随着大臣和皇帝夺权,大臣和太监夺权,大臣之间的派别夺权。言官只是开路的先锋,为舆论造势,而在明代,舆论是唯一可以制约皇权并十分有效的工具,所以言官在明代有着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力,而对于言官本人而言,他个人可能就代表了某个政治派别的宣传主将,并由此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影响力和声誉,如果敢于直接批评皇帝,甚至可以换来更大舆论褒扬,所以他们对这份工作十分尽心负责,尽管很多言官的品级只有七品。
这一点明初还不甚明显,但在中后期却十分凸显,如嘉靖年的徐阶和高拱,两人都是内阁大学士,在内阁互相较劲的时候,言官基本上就是分成两派为这场争斗在打仗,而另外一个阁臣张居正只能持中立态度。一开始,如果要开战了,往往就是某派的言官率先弹劾对方的领袖,比如高拱就不曾一次的暗示言官弹劾徐阶,一般的事态发展是,按照规矩,徐阶请辞,皇帝不批准。言官再弹劾,亲徐阶的言官反击弹劾高拱。然后结果就是,高拱先下了台,后来徐阶也下了台,高拱又回来执政。其实要说徐阶和高拱这两个人,都是很不错的相才,张居正就是从这两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然而言官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人批评这两人互相之间的倾轧,反而加入到这场无聊的权力斗争中去,这和这些言官平时所仗义凛然的风范截然相反。其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的见识还不如隆庆皇帝,他对这些无聊的政治斗争打扰他的生活不胜其烦,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决策,先让高拱回家,因为这个时候还需要徐阶,等徐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