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1754章:秀才遇到兵

1754章:秀才遇到兵(1 / 5)

? 此后明朝文官只有张居正一人官至太师,其它高官最多死后被追认罢了。整个明朝得到过爵位的文官只有李善长、刘基、汪广洋、茹瑺、王骥、杨善、徐友贞、王越,文官想要在明初活着时候,得到爵位几乎不可能。

但凡事总有例外,在朱瞻基之前,文官的地位的确不如武将,可随着朱高炽父子二人登基,加上天下太平,武将的地位就慢慢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这一点,从永乐年就有这个倾向,朱棣喜欢军务,但与政务上不如自己老爹,国事繁忙,皇帝也忙不过来,为此成立一个翰林院分支机构,就在皇宫办事,相当于皇帝的顾问班子,有权批阅公文,处理最高政务,这就是内阁。成立内阁时,阁臣都是翰林院基层官员,没有武官。内阁成员虽然级别不高,大学士才正五品,但他们却行使这一部分丞相的职权。因此它的成立其实把武官排出了最高决策层。明仁宗即位以后让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兼任尚书,并且加三孤称号,内阁的实际地位就超过了最高武职机构都督府,文官地位慢慢提高。等朱瞻基登基后,本身不是马上皇帝,加上天下太平,颇为重视文治,如此一来,文官当然更受重视。皇帝重视谁,谁的地位自然就高,品级就不起作用了。这一点,在中后期十分的明显,景泰年后,朝廷开始实行文臣统军。中央一级由文官组成的兵部指挥全**事,各边镇、省军队由文官出身的总督、巡抚担任总指挥,基层部队由兵备道指挥。有时为了收复失地,朝廷还派遣经略、督师指挥军队。而十三道巡按御史也有权监察部队。这就是文官的权力大大超过了武官。名将李成梁、戚继光会见大学士张居正要自称:门下沐恩小的某。有个姓牛的副将拜见张居正自称“走狗扒儿”。万历以后,一品的大将,位至三公,竟然对七品御史自称走狗。可见文官社会地位根本不是武将可比的。

言官作为文官一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一批言官忠实地履行着监督与纠察的职责,拨乱反正,

最新小说: 东宫娇妾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南城亡事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城南政北 替嫁太子妃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