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状元郎授翰林修撰马愉了,自从被宣宗钦点为状元郎后,马愉、即被授为翰林院修撰,深得宣德皇帝器重,有意让其在翰林院深造,以便将来为太子老师,可谓风头一时无两,不免有些鹤立鸡群之感,这种感觉,自是引起同为状元的曾鹤龄不满,两人又同为翰林编修,名声也不相上下,没少暗暗较劲儿,先在四书五经上,两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诗词歌赋文章都天下饶楚,自是比不出什么来,转而在文学上,要说这文学上,曾鹤龄的确有些本事,在翰林院这几年,其在文学上颇有成就,”文章之美,中外称之”。他的诗歌蕴藉旷达。如《罗知洲之交趾分韵得北字》:”惆怅杯酒间,踟蹰衢路侧。迩别情所难,况君运行客。行客适何许,南交已绝域。山川阻且修,匹马独登陟。丈夫四海志,万里犹咫尺。苦辛谅不辞,所思在明德。俯视川从东,仰睇星拱北。还朝会有期,侧伫听消息”。这首诗虽是迎送应酬之作,却感情真挚,热情洋溢。尤其是后半首,一转惜别之情,而为热情鼓励,使人满怀信心。他的文章也很美。时人称其”诗多牵率之作,命意不深,而措词结局,殆非所擅长。文侧说理明畅,次序有法,大底规模欧阳,颇近王直《抑庵集》,而着则不及。“年纪轻轻,除了杨峥之外,可谓是诗名颇盛,而马状元虽也是状元之才,但江北自不如江南,文学不昌,更何况是江西素是文学之地,因此在学问上是比不上江西出身的曾鹤龄的,但马愉重简默,论事务宽厚,性子上不急不躁,使得他在其他细节方面要略高一筹,如他发现不少郡县的粮仓失修和狱中久押不审的犯人多有狱死者,便上奏皇帝,皇帝准奏,督令建仓储粮,审理冤狱,使上述状况一时有所改变。一次边境遭到侵犯,朝廷拟遣将率兵征讨,恰逢别部使者至,许多大臣主张将其执之问罪,惟马愉等两人持相反意见,指出“赏善罚恶,为治之本。波及于善,非法;乘人之来执之,不武”。皇帝采纳马愉的建议,以厚礼相待来使。化解一场不必要的争斗,另外一个本事就是在整理,编书上也有一手本事,如翰林院不少藏书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