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女人等等,才动了这心思,以自己脑海里多了五百年的见识,做出适当的改变,他不期望自己能创造历史,但最起码能利用这个缝隙,将自己所有的见识,利用自己权势,地位促成这一切的改变,让这个可爱的大明变得更美,更好!如今看到这一切,他庆幸当初做出这份决定,他相信照着这个速度在潜移默化,大明的风气必会是走向另一个文艺复兴,而不是一味的朱程理学,从而走向死胡同,使得大明风气再无半点活力,从而落后与西方,如今的效果已有了初步的效果,若能将眼光放远点,时间在长点,大明的风气必会更好,真正形成知识就是力量的格局,那时候的再来看大明,会不会更好呢,眼下海禁已开,西洋之行势在必行,未来的海洋属于谁,杨峥还不敢说,但凭着大明今时今日的地位,他相信大明的海上再不济,也有一份维护自己西洋船队,大明的商人可以踏足南洋各国,甚至到了印度、波斯湾只要海禁永远开放,西洋之行永不停止,即便是更为遥远富裕的澳洲、北美也未尝不能抵达……“脑海里盘旋着这一幕幕美好的画卷,杨峥几乎兴奋的脸蛋通红,但随即冷却的现实让他迅速平静了下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今不过是走了一小步而已,还有更大的步伐等着他去走,去引导,去争取,所以在这些美好的画卷尚未实现之前,他这个多了五百年见识的未来人是决不能倒,要倒也是自己不想干了,而不是倒在一群疯狗的撕咬之中,这是他的底线,容不得有人过界。
听得几声呼喊声,杨峥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这才发现点在门前的一株香去了一半,自己竟听他们唠叨了大半天,不免有些好笑。
好在众人也没察觉,这两年这帮学子除了日日学习外,最大的好处在于将各自的学习心得经常与讲官反复研讨、辨难,经常阐发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想,这种学习,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常常进行,所以在杨峥发呆的哪那会儿功夫,他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各自阐述自己的看法,再听听彼此的看法。
讨论最激烈的算是曾鹤龄与江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