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的是什么人,说的是什么事儿,总能招来喝彩一片,虽然这活儿干的冒险,但人家玩的就是肝颤!
既然写折子参劾他人是工作本分,大臣们也就习以为常不以为怪了,一来二去的,这事儿还成了言官与大臣之间的一个游戏,双方配合的很默契。有些大臣很希望经常性的被言官们参一本,在皇上面前念叨一下自己的名字,反正也是不疼不痒无关紧要。如果在很长的时间里,言官们连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不仅没人缘,也没前途!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那也得看谁,在杨峥看来,有他的地方有江湖不假,那也是自己主导的江湖,所以百姓的辱骂他可以忍,因为那是他们还不明白他的心思,看得不够远,不够深,迟早有一天会明白的,可这些言官就不同了,他们饱读诗书,百姓看不到的他们能看得到,百姓想不到的他们能想得到,百姓感激的地方,他们未必感激,他们更多的是彰显自己的名声,闻风而动,其目的就是借他上位,当然了他也不否认,言官中有海瑞,林润芝、杨继盛这样的好官,爱诸多重大问题上都做出过震撼人心的举动,尤以对皇帝的规谏最为突出。如后期嘉靖皇帝沉溺斋醮青词,不理政事,御史杨爵痛心疾首,上书极谏,被下诏狱,备受酷刑,数次昏死,仍泰然处之。其他言官得知后即冒死声援,也付出了血的代价。由于言官对于皇帝的德行非常关注,那些游戏国事、昏庸不振、生活奢靡、长期怠政的皇帝就经常遭到言官的批鳞谏诤,以致于皇帝也怕起言官来。的确在澄清吏治、除暴安民以及发展经济、维护边防等方面,也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不乏附势苟全、趋利避害、甚至枉法残民之辈,于这样的人,让他任由他们满口胡言乱语,是绝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几日,他看似不懂声响,实则观察动静,他看得出,言官不少人蠢蠢欲动,好借他之名,彰显自己的名声,看明白了这一点,杨峥知道这帮人绝不会和那帮百姓一样,待着你骂几日过过嘴瘾,出出气也就算了,他们的目的更大,精力更为充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