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百石之小艇沿边行走者,应通行也!况庙湾设有汛游击一员,海防同知一员,海州云台山亦设有游击、守备数员,足供稽查而资备御,无庸另议防守增添兵弁也!至货物之纳税于经管,船只之挂号于本地,皆有旧例可遵。特恐事属新复,贪黩官役。或借稽察以行私,强横弁兵,或假巡拦而生事。甚之势要光棍,霸行渔利,种种厉民,皆不可定。尤祈严勒督抚提镇等官,加意禁止。如有前项害民事迹,许小民指名控告,督抚即严行参问,或科道防实指参,依律重行治罪。务小民得安生理,以享乐利,所关非渺小也!缘系详陈海边贸易事理,字多逾格,统希睿鉴。勒部一并议复施行……?“
这份奏折是杨峥前两日,让徐朗所些,徐朗长于文采,对大明禁止海的指令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这份奏折写来,可谓是畅快淋漓,文采飞扬,难得是奏折还十分的讲究策略,先是给皇帝戴上一顶高帽――“仰见我皇上为民谋生之至意,诚恐查议稽迟,难苏民困也……不几徒虚特旨,而仰负隆恩乎?”然后,开海禁的区域、船只作了区分,并充分考虑了“海防”之重,并“细”至“字多逾格”,可谓是做到了谨慎又谨慎,这么做当然是为了不想给明日的言官、御史留下话柄了。
杨士奇默默看完了奏折,并没有急着说话,而是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茶汤,道:“你想请皇上开海禁,为何还要下西洋呢? 西洋之行在士林之中口碑如何,你不是不知道吧?”
杨峥道:“这个小弟自然知道?“
“那你为何……?“杨士奇好奇的看了他一眼道。
杨峥忽然盯着杨士奇道:“杨大哥,请恕小弟说句大不敬的话儿,我永乐年的西洋之行,当真如士林中所言的如此祸国殃民么?“
杨士奇微微一愣,竟不知如何作答,事实上身为三朝老臣,对于永乐年的西洋的壮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朱元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从登基之初就裁撤了自唐朝起开始设立的泉州、明州、广州三处市舶司。大明律更规定:凡擅自造船且与外国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