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祭文经过阮家下人之口也传了出来。
呜呼抑斋,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安南……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六旬,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铮也不才,若得君助,辅佐大业,何虑何忧?呜呼抑斋!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起初,天下百姓不相信这大明还有这样的人儿,可这祭文被人录制下来,通过小报传了出来,一时无人不被祭文的中悲切之意感动,这才相信了这大明的官儿,还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若说这些到也罢了,偏生杨大人还不依不饶,说阮鹰这样重情重义的老臣本不该被杀,却因为皇帝的昏庸无道才以最残酷的手段杀了有功之臣,他本着替天行道的宗旨,绝不能让这样的功臣白白的死去,他表示将起大军为他们报仇,好宽慰忠臣的灵魂。
为此,他在祭文之后,就此发出了讨伐檄文,檄文经过小报的转载,很快出现在安南各大城池的大街小巷,便是哀牢、占人这样的偏僻之地也人手一份,因为讨伐激文写得太好,除了人人能看得明白,诵读得出来外,学院的教谕干脆将这篇文章当做了学堂学生学习汉人文章的典范,如这个学生念道:“自元气肇辟,厥初生人,树之帝王,以为司牧。是以羲、农、轩、顼之后,尧、舜、禹、汤之君,靡不祗畏上玄,爱育黔首,乾乾终日,翼翼小心,驭朽索而同危,履春冰而是惧。故一物失所,若纳隍而愧之;一夫有罪,遂下车而泣之。谦德轸于责躬,忧劳切于罪己。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穷于丹穴,莫不鼓腹击壤,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