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自此师徒二人再没见面,这次阮鹰入监狱,阮家起先并没有找到他帮忙,但他竟得知消息后,主动来到了阮家要求帮忙,对于这样一个无论是在朝廷上,还是民间都有极大号召力的人来帮忙,阮家自是求之不得,阮虎干脆将这政务上的事情一股脑儿的交给了他,自己则奉杨峥之命去联络在军中阮家的门生故吏,好文武并进,迫使黎家父子放了阮鹰。
沈傲倒对这样的安排没什么意见,从今日一早,那侍卫送来的信儿,他便着手安排发出请帖了。
阮鹰素来注重“尊师重道”的传统,这种好处是相互的,对于座主,则更为尊重。科举本身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金榜题名,决定了考生一生的前途。正如明代一位状元所言:“饮水则思源,依木则思荫;一冠、一组,安所非老师赐也!”一旦高中,在科举考试放榜后,门生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座主投“门生刺”,并“拜谒”和“贽见”(执持礼物以求见)座主,以确认座主、门生关系。
这还只是开始,门生们会经常登堂、贽见老师,除了这些人情往来,还要为老师结集出书,自觉地靠拢,在官场惟老师马首是瞻。老师生前要为其奔走效力,死后也要为其治丧,撰写纪念诗文,并照顾其家属。
而身为老师的座主对门生也会投桃报李,极尽照顾之能事,比如优先提拔门生,积极扩大他们的政治影响力。门生犯错,也会尽力助其开脱罪责。
师生之礼之所以如此看重,除了阮鹰的身份外,还在于这种双向的好处,以阮鹰今时今日的地位,对于那些靠读书取得功名,取得社会地位的人来说,成为阮家的弟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阮鹰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日后科举以及官场上的领路人,不要说从大明延续的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的,都是内阁重臣,便是如今的阮家也是安南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阮鹰在这之前,更是朝廷丞相,文官的领袖,能够与这样的重臣攀上关系,是很多士人求之不得的。
当然了,凡是都利必是有弊的,老师与门生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