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的,当他趁人不备打开了棺材时,正要行凶之时,忽见沈傲双目圆睁,吓得面色全无,沈傲趁机将手中的小刀刺入了对方的手臂之中,虽说没能杀了那书生,但他相信凭着这一刀,那只手臂算是废了,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此事不久便传扬了出去,那些地方官儿也怕因为一个书生,再引起一场叛乱,此事便就此作罢,任由沈家在当地讲学,对于一些离经叛道的举动,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此事后不久,黎利发动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明军获悉黎利起义,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敌军到洛水(清化锦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至此声威大震,大明官员各自忙着围剿叛乱,对沈傲的恨之入骨,自是忘得一干二净了。
而这些年,沈傲除了教书育人外,还潜心治学,提出学习唐、宋文”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在其选辑的《文编》中,既选了《左传》、《国语》、《史记》等秦汉文,也选了大量唐宋文,并从此逐步确立了“唐宋八大家”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他又提出诗文写作应”直据胸臆,信手写出”,要师法唐、宋而”卒归于自为其言”。要有”真精神”及”千古不可磨灭之见”。并以“未尝较声律、雕文句”的陶渊明与”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的沈约加以比较。说前者的作品为”第一等好诗”,指斥后者之作”不免为下格”。一时被时人称为大家,与老师阮鹰为安南文章两大家,声名极为显赫。
黎利大军与柳升大军来临之际,伏军乘机施袭,在马鞍山(当地山名,又名倒马坡)击杀柳升。明军由于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派军大举追击,获得大胜,安南局面从此稳定,天下一统的势头也渐渐明朗,昔日的同窗好友纷纷出世为官,不少友人劝他前往义安城,凭着今日近日的声名,在新的朝廷下谋取一份不错的职位,并不算太难,可他硬是没答应,期间阮鹰倒也来了几分信儿,透露辅佐黎家父子的意思,皆没得到回应。
阮鹰知晓自己爱徒的性子,派人请了几次,就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