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别人,正是黎利的长子。其生母为郑氏侣。他出生在清化省梁江蓝山乡。在父亲黎利举兵反明的时候,黎思齐也带兵参战过。
宣德二年,黎利拥立陈皓为安南国王,黎思齐任命为侍中。六月,由侍中升为司徒大司马。十一月,黎利与明军将领王通讲和,派遣黎思齐前往明军驻扎的东关城作人质,对于此事他多有不满,迫于压力,不得不去,好在明朝的态度不太明朗,黎利又怕王通使诈,人质一事,迟迟没下文,他也乐得装糊涂,决口不提此事。
此事穿一身月白色的襟直掇,头戴四方巾,腰间憋着一块紫玉,手中捏着一把纸扇,一眼望去潇洒出尘,虽不是十分俊朗的那种,那骨子里的那股潇洒与舒缓的劲儿,颇有几分魏晋风流的味道,让人心生好感。
听父王问话,他将手中纸扇微微转动了一下,忽的噗嗤一声打了开来,扇面上竟是一副苏州全景图,整个画面,以苏州的街道为中心展开,小小的画扇上,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足见画卷这位大家的笔力不凡。
黎思齐轻摇了两下道:“父亲,儿臣以为此举不妥?”
黎利微微抬头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儿子,目光落在了他手中的那副苏州全景图上,眼里闪过一丝不悦之色,这个儿子,
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显得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并不为他所喜,但毕竟是自己的长子,这些年又跟随自己南郑北镇立下了战功不少,在文人中威望倒是不小,尤其是今年年初,他的大军一举挫败了明朝柳升的十几万大军,趁机收回了大片的城池,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