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风气在明末的时候,表现的最为明显,秀才徐guang启,在家乡和广东、广西教书,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广泛阅读古代的农书,钻研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农业生产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他又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他曾说写文章要先有气势,探究道理到极致,才足以流传千古。
后来,他劝服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答应了。他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对徐guang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guang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这部著作的内容,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
于是,徐guang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开始,利玛窦对这个建议颇感犹豫,因为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和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很不一样,书里的许多数学专业名词在中文里都没有相应的现成词汇。要译得准确、流畅而又通俗易懂,是很不容易的。早先曾有一个姓蒋的举人同利玛窦合作试译过,就因为这个缘故而不得不半途而废。但徐guang启认为只要肯下工夫,总是可以译成的。在他的一再劝说下,利玛窦也就同意了。
万历三十四年年的冬天开始,开始了翻译工作。先由利玛窦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头翻译,再由徐guang启草录下来。译完一段,徐guang启再字斟句酌地作一番推敲修改,然后由利玛窦对照原著进行核对。译文里的“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万历三十五年年的春天,徐guang启和利玛窦译出了这部著作的前六卷。同年,《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了明末从事数学工作的人的一部必读书,对发展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