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经过京城的将士的描叙,对当时的情景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若不是杨峥与郑王及时做出了布置,然后杨峥迎战鞑子,后果如何还真不好说,朱瞻基回来后,倒也派出锦衣卫做出了刺探,得到的消息此事与鞑靼、瓦剌脱不开干系,也派人去呵斥过,但双方彼此不承认,而且态度傲慢无礼,让朱瞻基心里不舒服,只是碍于自己刚刚登基,又连番用兵,于国家没什么好处,这才次隐而不发,但他是个有傲气的人,不用兵那时还没到用兵的时候,所以自宣德二年,他便着手整顿了边疆,派遣薛禄佩戴大将军印,巡视边疆,这一年来,也做了几次大手笔,算是有力的打击了鞑子。
此时听薛禄如此说,眉头皱了皱,一时沉吟不决。
“皇上……?”杨峥看了一眼朱瞻基,轻唤了声。
朱瞻基回过神来,看了一眼杨峥,道:“杨爱卿可是有话要说?”
杨峥点了点头道:“陛下,如今安南局面虽不利,但只要运营得当,还是大有可为,若陛下信任微臣,五万兵马微臣不要,只需微臣所提的八千人马,加上王通的两万人马便足以,况且陛下容许微臣募兵,此举一来,是微臣检验我大明在安南二十年的治理效果,二来也算是增加兵员,微臣获取安南民心的第一步,所以微臣不需要兵马?”
杨峥敢这么说,那是因为他有了组建自己岳家军的权利,八千人马,加上王通的两万人马,再募兵少数,组建三万人马并非不可能,而对这三万兵马他的目的将其打造成戚家军一般军队,相对戚继光的四千兵马,他有三万人足足应付安南局势,倒不是他盲目的自信,在前世的时候,他出于对冷兵器时代的将才的爱爱,特意研究过戚继光的戚家军,整个戚家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十六世纪东亚最强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