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1187章:为善去恶是格物

1187章:为善去恶是格物(3 / 6)

即理”的哲学命题,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学”。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陆九渊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名扬天下,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可以说是一大怪事。

杨溥用陆九渊这番话,间接的道出了这番恩怨,表明当年的朱熹也容许心学的存在,今日杨峥不过是说了一个格物的逻辑学而已,你们如此阻止,莫非你们的学问,比当年的朱熹还要高明。

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在朝中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这些可不是他们能达到的,所以杨溥只用这一番话儿,便让这些言官对杨峥的攻击彻底松了下来。

此事倒是让杨峥感到有些意外,杨溥毕竟是也是诵读四书五经才靠上科举的,这个时候能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却还是用心学的理论,这让他感到不可理解的同时,也微微感到松了一口气,足见大明的风气,并非理学一家,还有心学。

心学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最新小说: 手握百万大军,你叫我废物皇子? 被贬去带菜鸟连?三个月练出全军第一! 东宫娇妾 替嫁太子妃 南城亡事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城南政北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从草莽皇子到千古一帝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