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杨峥仿佛没看见众人的表情一样,目光四顾,最终还是落了杨士奇的脸上,继续问道:“杨大哥你说说看,为什么这民心不在我们这边呢?”
杨士奇轻叹了声道:“这个不难说,大明将士数十万,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守军纪的也有不守军纪的,少不了偷鸡摸狗、白吃白喝,欺凌百姓的勾当,他们或许只是偶一为之,可安南百姓却对我们有了戒心,经过有心人的渲染,人心背向不难理解!“
杨峥点了点头道:“依杨大哥所说,治理安南最紧要的是人心是也不是?“
杨士奇想了想道:“是这个理儿?“
“人心最难获,也是最容易获得,只要法子得当,安南的人心就不难获得,我大明取下安南也不是不可?“杨峥似是对满朝文武百官所言,又似是自言自语。
“这个杨小弟,也不是在打什么鬼主意,着实心急的很?”杨士奇嘀咕了声,道:“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若能让安南数百万百姓的心向着我大明,这安南确实可以取下!“说到这儿,轻叹了声道:”只是此事不容易啊,成祖花费了二十年治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如今还不是肥了安南,瘦了我大明,得不偿失,不如舍去!“
杨峥见杨士奇绕来绕去又绕到了劝说皇帝撤兵安南的问题上,不由的苦笑了声:“这个杨大哥还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好,那我就让你见见棺材!“
“呵呵,确实不容易,可越是不容易的事情,一旦找到了阀门,做起来还是容易的!“杨峥一笑道。
杨士奇听他开口闭口之间都在说治理安南之法,心头为之一动,看了杨峥一眼,道:“杨小弟莫非是有了好法子?”
众人一听登时来了兴趣,他们多是三朝老臣,见识不凡,早已看出安南之所以迟迟不得安宁,说到底就是没有一个治理的好法子,光看开设学校,访求有在儒学、医术、僧道方面有才能的加以教化,解救得一时,解救不了一世,听杨士奇如此一问,人人好奇的扭头张望。
杨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