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哼了声道:“让他们进来“
王振应了声立即尖着嗓子喊了声:“宣文武百官觐见“话音经过一道道的侍卫传了出去,不多时哭声渐渐小了许多,再过一会儿就不可闻。
按照规矩,御门听政于常规日的凌晨举行。届时午门击鼓,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进入,并按品级分列于太和门前两侧。当皇帝御门升宝座之时,鸣响鞭,大臣们行一跪三叩礼后,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作出有关决策。奏事毕,御史纠举礼仪,鸣鞭,皇帝起驾回宫,百官退出。朝仪制度极严,众臣不得喧哗、耳语、咳嗽、吐痰等,否则将以失礼从严处理,这套规矩在朱元璋的时候,没有敢有半分的违背,但经过建文帝、永乐、洪熙后,规矩还是规矩,但已比起洪武时松了许多。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来奏事的官员列队在门前广场等候,然后啊、部院官按预先编好的次序,分部门顺序陆续登东阶向皇上汇报,而不是集体一起上前,这样做也体现了工作的专业性并防止了不必要的信息扩散。当然也方便皇帝听得清楚,朱瞻基在龙椅上正襟危坐,龙目这时飞快的扫了一眼,见前来奏事的司法机关,心头暗道:“莫非是杨小弟在朕不在的时候,得罪了这些部堂“
“诸位爱卿有何事要陈奏“朱瞻基冷声问道。
话音一落,刑部尚书金纯立即上前抱拳道:“回禀皇上,汉王朱高煦谋危宗社,大逆不道,宜正国典,以为乱臣贼子之戒”。他声音洪亮,这几句话儿说出来,场上的文武百官人人听得清清楚楚,不少人纷纷点头应合。
朱瞻基一听这话儿,先是暗暗松了一口气,跟着心头又涌出一阵惊喜,这金纯是泗州仁信四图应山集今泗洪县龙集乡应山村人氏,祖上世代行医,是泗州有名的医道之家。自金纯始,方由其父金文炳令其入学攻读儒书。金纯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明洪武二十五年,经乡学、州学以优异的成绩贡选拔进太学,在明朝的最高学府里学习儒学经典。
洪武三十年,读完太学后,又以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