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并食三禄,场上众人官职以他最高,所以这太监才第一个向他行礼,此时见他听了旨意,并未移动脚步赶往寝宫,不免有些好奇。
“杨大人,陛下还等着您呢?”这太监见杨荣没动,还以为没听明白皇帝的口谕,小心的提醒道。
杨荣只是一笑,依旧没用移动脚步。
那太监皱了皱眉头,心道:“这杨荣好大的胆子,皇帝口谕竟毫不理会?”正思索着,却听得一个声音道:“我们进去吧?”
那太监心头一惊,循声望去,见说话之人却是那年轻人,微微楞了一笑,正要询问年轻人姓名,却见这年轻人轻叹了声,一脸愁容的率先走了进去?“这太监一脸的惊讶,更让他惊异的是,年轻人此番举动,场上竟无人吭声,甚至连夏元吉与蹇义这等老臣都没有出声喝止,反而一脸平静的跟在身后,向钦安宫走去。
那太监满脸惊讶的看着年轻人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宫门前,露出了沉思之色。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十分注重礼仪秩序的人,他登基时就对满朝文武百官说过,“治道必先于教化,民俗之善恶,即教化之得失也。”如果不把教化这个根本抓住,致使“风凌俗替”,“民不知趋善,流俗为恶,国家于长治久安,不可得也”。一个国家,唯有民间的风俗没有坏,朝廷才能长治久安,反之如果民间的风俗败坏了,老百姓都不知道向善,社会流行着坏的风气,国家想要长治久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为此,他从建筑、服饰、仪仗,各个方面规定了各种秩序。
这种秩序在他雷霆手段之下,极少有人敢予僭越的,如今虽过了三十年,各种秩序不如洪武爷时,但敢越过杨荣、夏元吉等人的官员还没有过,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便是皇亲国戚,在永乐爷的打击下,也不敢如此大摇大摆的越过杨荣等人,除非他是……?“
那太监想到了这种心头忽的一跳,再看那年轻人的身影,忽然多了几分熟悉的感觉。
“不管是不是,我先看看再说?“那太监嘀咕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