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无所逃于天的之间。”
于是。一堵本来是用来缅怀大明天朝的“圣墙”。结果却变成了朝鲜儒士们讨论女子之德儒家风尚的“口水墙”。在这堵墙下。朝鲜的大儒们或是对一个小女子的被掳进行百般的指责和咒骂。或是展开幻想的翅膀。异想天开的进行种种的猜测。也许季文兰之所以忍辱不死。没准儿是要有自己的锄奸报仇大计。
让季文兰去死而全其名节。然后满足朝鲜人的守节观念和对满清的鄙夷。这未免太严厉太残忍。不过这确实是一部分朝鲜士人的想法。朝鲜由于两班阶层的存在。这些上层士始终垄断了知识和观念。他们对程朱理学的维护和固执。要比清帝国的文人厉害的多。在他们这里。季文兰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民族主义的故事。也成了一个文化传统的符号了。它的意义是。季文兰题诗是控蛮夷蹂躏中华。季文兰去死更是凸显传统价值。
崔秉翰这已经是第二来到-子店的这堵墙下。上次来的时候。子店还属于垂死挣扎中的满夷。尽管如今早已斗转星移。-子店的天也变了但是。崔秉翰却觉的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还没有变。或者说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就是那位江南季文兰。大明末年被胡虏所虏时。曾经暂栖之的。”
凝望墙壁半天的崔秉翰。一面神情黯然的对着几个初来乍到的同伴介绍着。一面接过同伴递过来的笔。略作沉吟之后。大笔龙蛇飞舞。片刻。一诗跃然墙上。“江南儿女怨春阑。上马红妆泪不干。的下三生芳草在。天涯万落花残。血恨有诗啼杜宇。香魂无影吊孤。依旧东风子店。令人痛哭季文兰。”<!--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