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京城事变(一)
“顾……顾问先生……您……我……”普提雅廷的气急败坏,叫弈忻觉得有些做贼心虚,他吞吞吐吐,竟然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普提雅廷才好。
前天,自从回到京城就一直没搭理过他的普提雅廷果然终于露了面,而且还就是像载垣说的那样,那么的巧。“议政王阁下,大清国要想复兴,海军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反复研究再三,无论从对大清国的忠诚度上,还是从个人的学识上考虑,能够胜任大清国首任海军总监的人选……恐怕是除了李鸿章莫属……所以……”尽管普提雅廷当时还说了很多弈忻根本记住的东西,显然,他不会不明白,关于李鸿章的问题才是普提雅廷此次露面的真实目的。
对载垣起初回来的那些话总是感觉有点儿不能完全相信,可又不能不信的弈忻,为了自我的生存,没少费了脑筋。在他的首肯下,在载垣、僧格林沁等人合起伙来的连拉拢带吓唬下,惠亲王绵愉保持了“中立”的态度。因此,正定大营统领的人马在端华的安排下,逐渐有不少开始向京城靠拢,僧格林沁的兵马更是由涿州到了京城西南的良乡。不过,类似普提雅廷所说的那种所谓破坏沙皇军队勤务线路的事情,弈忻不知道,至少他好像没那种心思,也更没有下过那种命令。
有一种情况其实是弈忻应该想到而没有充分考虑的。既然有人可以爱屋及乌,端华由恨慈禧进而到万般地憎恶眼下的俄国人,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调动绵愉统辖的那些兵马的时候,端华的确是留了私心,就是他严令直隶各地防兵不得“干扰联军的预定战略”,其实,他绝对并不想帮助太平天国的军队什么,只是想看着忠义救**,尤其是俄国人的军队去与太平红军两败俱伤地拼死格杀。无论前面孰胜孰败,毕竟对他们来说还都是一件善事。
就像现在,太平红军拖住了俄国人后腿,由于不用再考虑俄国人会从外面调集兵马来参与“京城事变”,端华不仅腰杆子硬,连嘴也硬的了不得。
“顾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