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乌汀两年来一再地提醒他,“农奴制是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机动灵活的,而且能够迅速作战的军队的直接障碍。”更难怪一场克里米亚战争输得一干二净了。
为了振兴这个已经步入暮年的俄国,在不得不接受与联军和平谈判的同时,亚历山大二世开始秘密着手策划农奴制的改革构想。首先,在宫廷这个圈子中,他得到了他的姑妈埃琳娜?帕夫洛芙娜公主的鼎立支持,并给予了巨大的勇气。
埃琳娜?帕夫洛芙娜公主曾经向他透露,其实他的父亲——尼古拉一世一直就期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够从他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去成功地解放农奴。不仅如此,姑妈公主还深入到官僚、王公贵族及学者们之中,到处寻找支持他的力量。这样一来,除了来自政府要害部门的决策层的相当支持力量外,各种各样的崇尚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家和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等等的有知识的精英们,也渐渐汇集成一股紧紧团结在他周围的强大力量,坚决支持农奴解放政策。
于是,就在上个月,亚历山大二世亲手成立了“沙皇俄国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改革,同时向他的臣民们保证,上帝可以看到,生长在沙皇俄国的所有人将会充分享受到他们自己劳动的果实。
说来也许有人不想相信,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这么果断地决定来一场这样的大变革,除去他在国内经过了一番准备和策划之外,还有来自中国的因素。在作为他派出去的两只手、两只眼睛的普留申科将军和马尔雅诺夫来自中国的信息中,他知道在那里的太平天国政府也在从事着这样的一个严峻的工作,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认真而细致地研究了俩人的报告,从太平天国政府利用土地改革把一批又一批本分的农民,一下子改变成一个强大政府的掘墓人的演变中,他更加悟彻到了一个真理。
不过,太平天国的那种政策,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生猛了,那整个是一种颠覆,是万万做不得的。当然,借鉴之处还是有的。于是,在他宏伟的改革构想中,改革的核心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