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戏(由于习惯,很多人把这次慰问演出也自然而然地称呼成了戏)真的应该叫我们大家都永远保留在记忆里,而从中学到点儿什么。”这是满清和谈代表团成员、军机大臣杜翰,在回到他们所下榻的驿馆后,对包括载垣、僧格林沁在内其他同行代表们所发出的一种近乎是无奈的感叹。
其实,短短几天的面对面实际接触,以及这里到处都是的那种轰轰烈烈的景象,使得这些人已经不得不重新来认识他们的对手。
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如今所遇到的,根本就不是以往在他们脑子里想当然的那种一般的暴民。从曾经不断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他们也知道了在太平天国内部所发生过的那场的“权力之争”,甚至曾经还为此而兴奋过。当然,他们自然也就知道了太平天国新搞了个什么“共盟会”,取代了过去的“拜上帝教”,至于被对方大肆渲染的这个“共盟会”的真谛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大清朝的满朝文武大员那可是谁也闹不明白,也没有闲心去揣摩。可是,如何按照他们以前的想法,别管他是什么“会”,总不过就是换汤不换药,与拜上帝教一样,只是用来迷惑百姓跟着造反的一帖“狗皮膏药”而已。
可眼下的事实呢?先不要说几天来由那些集会百姓们身上所得到的信息,就是单单今天上演的那几出戏,就可以把台下成千上万的人们闹得群情激昂、热血沸腾,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广西大山沟子里钻出来的泥腿子们,从哪里学到了如此高超的手艺,竟然是这么的能煽动人心?
再仔细想想,其实也不难明白,那些一直以为是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的百姓们,一旦给了他们一个翻身的机会,可以放手去清算他们过去的仇人,有几个还会老老实实的呢?也就难怪太平军到了哪里,哪里的百姓们就会不管生死地跟着他们跑了。翰林出身的杜翰似乎看透了这一点。不过,他没法和同僚们直接说出口,因为,对那些百姓们,他的大清现在连暂时糊弄糊弄人的小恩小惠都鼓捣不出来了,就更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