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兵们谈话,大凡是有过经商经历,或者哪怕曾经是和经商沾边过儿的,摸到一个算一个,都是帮助大清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
因此,在这样的选官当中就难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笑话出现。据说,在这选官中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笑话,那是为了物色文登县一个负责管理环境卫生方面的顾问。在沙俄们看来,这里的人卫生意识太差,要好好地抓抓了。可是选来选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才,最后几经折腾,终于找到一个,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士兵在来中国之前曾经是一个被关在监狱里专门负责清理茅坑的囚徒。当他的任命被下达的时候,满营的沙俄官兵无不大笑,原来这个家伙是个有名的邋遢兵,大白天的虱子就会在他的身上到处游荡,令同队的军官士兵无不厌恶至极。
威海特别区一建立,这些已经可以吃上满清俸禄的沙俄们,第一件事情就是抓紧时间盖起了一座东正教堂,费用自然是打到了军港的建设费用之中,早晚都会叫那个大清国来报销的。其次,他们威逼特别区政府的官员们四处举债,甚至是勒索那些豪门大户捐钱捐物,建立起了几所新学堂,进行三年的强制性“免费义务教育”,开始了俄语在特别区的普及工作。无论男女老幼,不讲俄语就是不行,不去教堂更不行。即使是特别区政府下发或者送达俄军基地的公文,也一概要使用俄语,俄语于是乎成为了威海特别区的正式官方语言。
如果有谁敢违抗以上的命令,要是官员自然太好说了,你马上给我卷起铺盖走人,沙俄们就不信,放着这里这么优厚的待遇,还会有不愿意来的官员?至于老百姓呢,对付老百姓沙俄们也有办法,那就是吊扣你的良民证(注意啊朋友们,这种良民证与大家知道的日本人发明的良民证可是有着区别的。这里的良民证既有户口的作用,还有着被后人称之为边防证的功能)。没有了良民证,老百姓家门都出不得了,更不要说是种田、打工刨食吃了。
在这之后,不是建设,而是要进行经济上的掠夺了。按照沙俄们给威海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