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前,大庄园主贵族,本来就处在几乎不给朝廷纳税的状态下。
现在,朝廷相当于是说:“你们偷了的土地,咱朝廷追认了,这些田以后就归你。但是这些地该交的税,你还是交了吧。”
这种让人多交钱粮的改革,如果没有武力支撑,又有谁会鸟你呢?清和天皇到死都没解决这个问题。又往后拖了一代天皇,终于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更大的让步——朝廷公布了一批拥有免税权的贵族阶级,这就是“庄田不输不入”制。
不输不入,就和后世明朝时候士大夫不纳税、不服役的特权差不多。只不过不是针对某个阶级的一贯性政策,而是朝廷一事一议的特别恩准。朝廷经过恩旨特赦之后,会给某些大贵族——主要是藤原氏和源氏的清贵——发放可不输租的“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作为凭证。然后这些家族名下的土地田庄,便分别拥有了免税权和自治权。
这是天皇为了保住国税,采取的拉拢分化策略,也就是拉拢部分实力强盛、私兵武力善战的大贵族,以给他们免税为优待,换取他们支持田堵制、来用武力威慑其他小的田堵名主。
不输不入的特赦开始后,朝廷的钱粮增收出现了短暂的回光返照增长。因为大贵族豪族终于站到了天皇一边,小庄园主、或者虽然有点实力、但是没有贵族身份的乡下豪族成为了朝廷征税的重点对象。原本他们还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抗税,现在因为大贵族的威慑,再敢抗拒就会遭到武力的毁灭。
没有贵族身份的乡下豪族和小庄园主,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三十年前、今上村上天皇的父亲、醍醐天皇登基的时候,整个日本,除了偏远的关东以外,拥有**自主地位的小庄园主和乡下豪族,几乎被一扫而空,全然不存在了。
一个类似于明朝晚期土地兼并特色的现象,在日本出现了,那就是“寄进制”。
在明朝晚期,因为读书人中了举人就可以收纳家奴、把家奴的税也免了,所以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后期如徐阶、高拱、严嵩之类朝廷宰辅,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