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讨平李守贞这摆明了是郭威想要养寇自重啊;
如此一来,北朝暂不足虑,淮南一带用来防范北朝的十几万大军都可以调过长江;
楚地的方向,如果不再进取的话,也可以抽出数万大军……”
李心中暗自盘算着,究竟是要实际利益还是要面子的问题,下面群臣的嘈杂废话他一句都没听进去。
“众位爱卿,别的事情,改日再议吧。今天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朝下一步对于吴越国,该是如何应对才好啊,大家不要拘束,各抒己见就好了。”
李心中的心态,无非就是和七百年后崇祯皇帝听说流贼迫京师的时候是一样一样的:七百年后,听说李闯流贼快杀到北京的时候,崇祯心里也是想跑的,可惜问题是朝臣没有一个人肯出来提这个建议,背这个卖国的黑锅啊!要皇帝亲自说出投降主义的服软话语,这怎么可以!
养你们这批朝臣,不就是给君上揣摩心意,为君排忧解难的么!将来有可能遭致后世历史骂名的建议,当然不能是直接出自上意了,怎么也得是“奸臣蒙蔽圣听”,然后圣君一时不查,才做出了这些决定!
不过,幸好李养文臣比崇祯好多了,他不像崇祯那样老是拿“五十相”的人头平息黑锅。而冯延鲁兄弟、魏岑等“五鬼”受李的恩遇颇多,此时此刻也免不得为李开脱。
站在文官队伍里排在第三班班首的魏岑心中剧烈斗争了良久。常浒河战败的事情,何敬洙临死之前把能大包大揽的责任都扛过去了。他作为监军,侥幸没有被李责罚。
也许是何敬洙临死之前大义凛然地男人了一把,让魏岑一辈子蝇营狗苟鼠肚鸡肠的心灵受到了一丝震撼。此刻,他觉得,有必要为陛下分忧一下……
正当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出班奏对、请求李与吴越议和的时候,一个声音打破了他的尴尬。
“报!启禀陛下,吴越国派遣通儒院学士林克己为使,传递国书,请求两国罢兵议和,现已至金陵;沿途守将不敢自专,派出护卫护送至城外,特请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