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边缓缓的给自己扇着,一边故意缓声的显摆自己的知识存量:“这苏州可是我华夏的丝绸故乡啊。史载有例,清晰可数:夏禹时就有丝织品土贡‘织贝’一类的彩色锦帛;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扎到中原各国观礼时,曾将吴国所产的缟带赠给郑相国子产。据太史公的《史记》记载:周敬王元年,吴楚两国甚至因争夺边界桑田,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争桑之战’;三国东吴时,丝帛之饶,衣复天下;唐时,苏州属江南东道,丝绸贡品数量最多,当时‘蜀桑万亩,吴蚕万机’的说法;到了本朝时,徽宗崇宁元年,便命宦者童贯置局于苏杭。苏州、杭州、成都为闻名全国的三大织锦院。而这三大织锦院中,又仍属苏州的织锦最为上等、织工最为著名,缂丝名家沈子蕃、吴子润亦皆是出于苏州。美池这衣料上的织工,便是沈子蕃一派的专门手艺,我说的——可对否?”“对!对!我这衣料,但是出自沈子蕃的嫡系子孙沈绣波之手。”王玉田大感惊奇,张口赞道:“子烨对此道真是浸润日久啊!”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绫罗绸缎不是寻常百姓家能穿得起的,王玉田地愈发坚定的相信宋君鸿的身份一定是另有隐情。其实他又哪里知道,宋君鸿之所以能把这些有关丝绸的典故特色信手拈来,则多是出于他前生的知识积累。宋君鸿前生曾参与过在二十一世纪初风行而起的“汉服”文化复兴动运,所以对丝绸衣料的知识比别人都要多了一些。再加上穿越此世后,又有了一个管理货栈的姑父,丝绸是货栈中常年必进的重要货资,两世的耳濡目染,自然是令宋君鸿对于在大宋时还只有富人才能穿着的丝绸有着远超常人的了解。“既然此衣是令堂的一翻心血,意义非凡,自是不能轻易丢弃的。不如我们试试补救一下?”宋君鸿循循善诱着。“怎么补救?”王玉田摇了摇头,“再买一些布料置换吗?子烨既知这是沈绣波的亲手纺品,那么便应也知道她每年纺出的所有的绸料都已让宫中全部买定,一般只有皇族或朝中极少数大员才有得分赐使用,只有少量又经各种渠道再流向民间。是以寻常的官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