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手下出了门的反腐斗士。
作为地球人,刘浩很清楚儒家的可取之处,也同样知道儒家的致命点,他没有正面回答荀攸的问题,而是提出了反问。
“公达兄? 您认为,儒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以‘礼’为基? 以‘仁’治天下!”
刘浩笑笑,儒家的‘礼’? 可以说也是一种‘法’,但这个法度更多的是潜规则? 而非明确性的法规? 比如君臣父子? 就是‘礼’的一种划分,等级规则的一种,但儒家学者们一旦不想遵守的时候,就会给出其他解释;
这里面有这么一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句话是周礼的内容,也是儒家礼教的核心思想。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做什么事,当员工就不能和老板叫板,当儿子就不能和爹犟嘴。
这种解释,国君听了倍爽,采用的时候根本没想过儒家还有另一个解释,那就是:当国君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之时,臣子就应该以臣子臣服之,做好自己的本分;父子亦然!
这么一看,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合格不合格的国君,并不是由国君说了算,而是低下的臣子们认可不认可,不认可,你做的再好,也不合格,臣子就不该臣服,而是该将国君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这就是儒家真正的‘礼’,对错的最终解释权都在儒家手中,说白了,就是儒家一大独大之后,垄断了学术的解释权,成为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这里面有没有儒家古意使然,谁又说得清楚?至少两千多年来,必定有人发觉,但无力改变。
法家,则不同,‘法’即是‘规’,‘规’就是‘条规’,是必须在书面上体现出来的,给与解说,需要向百姓陈述,并严格按照法规来实行,相比之下,刻板,但公正这点,没有那家学说能与之媲美。
刘浩没有将这个想法说出,只是摇摇头,否定了荀攸的说法;
“公达兄,元皓先生,在我认为,儒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