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和曹操惨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让天下的英雄豪杰为之震动。
当初群雄讨伐董卓也不过如此,虽然那时参与的豪强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在看热闹,其中出力最多的,唯有孙坚和曹操,而这次袁绍和曹操联手,威势更胜以往,而且目标性也更强。
但是董卓选择了火烧洛阳,退避长安,而张云天却是以寡胜多,威名一下子就传了出来。
当然张云天还没有傻到把这次胜仗的功绩全归到自己身上,而是大头给了献帝,自己占了个小头。
因为他很清楚,天下士子和豪强,心中难舍的羁绊是汉室江山,至少这一代人对皇权还是有比较牢固的忠心,所以提高皇室的威望,更有利于招揽贤才,为将来顺利接手蜀中和荆州做准备。
更何况,如今献帝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献帝的威望再高,最终也不过是个有面子的傀儡罢了,最终的决策权依然在自己的手里,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收益的,还是自己。
如此一来,之前那些下野的豪杰们,纷纷出仕,陆陆续续的返回到了汉室的怀抱中。
张云天选人也不用那么费脑筋,但凡在三国历史上出现过名字的,一律重用,但凡有劣迹或者名不见经传的,不管他的家室有多么显赫,最多也就给个面子职位,摆摆样子算了。
对于张云天看人的能力,贾诩和李儒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至今也想不明白,张云天是怎么能一下子就了解到这么多猛将的所在?刘关张三人也就罢了,毕竟他们曾在虎牢关露过脸,算是公认的勇猛之士,但是这个魏延和黄忠,几乎从来都没展露过身手,甚至他们都怀疑张云天是否见过这两个人,结果硬是从韩玄处给强征了过来。
最离谱的当属赵云,这个小将才十七八岁,而且还是身处北境幽州的一个小校尉,就连公孙瓒都不看好的人,到了张云天手里竟然成为了斩杀大将淳于琼的功臣,其名头不亚于其他四人,这样独到的慧眼,实在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