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十月五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
在公社办公室阅读报纸的姚青,精神一震地拜读了这篇文章。
姚青现在差不多每天下午都会来办公室一趟,主要原因就是这里有他每天必读的《人民日报》和《鄂北日报》。
“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又是一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厚印记的大作,姚青同样是两世为人的头一次拜读。只是相比“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一文,姚青就不是那样欣赏这篇文章。
首先,形式上,该文是说教多了,讲理少了。第二是杀气重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紧张的劳动生活,”“日没有出就起床,日已落还没归家,使他们受到了锻炼,开始触及了灵魂。”这些话让首次阅读该文的姚青感觉非常不舒服。
姚青感觉心中的热情大幅下降。
与一般舆论相反,其实前世姚青对五七干校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按照21世纪初一般人的印象,五七干校就是专门整人的地方,每天没事不是整人就是劳动,整得像监狱似的。
其实,姚青前世小时候就去过广城县五七干校。
不记得是那一年,姚华进五七干校学习。姚青跟着父亲在五七干校呆了不知道是半个月还是一个月,那时姚青大概在读小学吧?
姚青刚到干校时有些无聊,因为周围都是陌生人。白天姚华肯定是要劳动的,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带他玩。
后来因为要上山摘梨子,干校老师把一帮家属小孩也带上山了,让小孩一起帮着摘梨子,说是最后会给大家一点梨子作报酬。
姚青挺实在,一直是实实在在地摘梨子。后来有位干部看不过眼,让他休息一下,还摘了一个梨子给他吃,并教他分辨梨子好坏的办法。
等到姚青开始吃梨时,发现其他小孩大多数都在吃梨子,就没几人干活。成人倒是基本都在认真工作,也许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