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土法灌肠、熏烤的试验摸索出了点门道,方远和王大柱就更忙了。
白天除了雷打不动地伺候那几头宝贝小猪崽,还得抽空在后院那临时搭起来的小棚子里折腾。
烟熏火燎的,天天弄得跟灶王爷下凡似的。
李秀云瞅着心疼,也搭手,帮忙洗洗涮涮,切肉烧火。
可即便这样,方远还是觉得人手差得厉害,跟拉不开栓的磨似的,使不上全劲儿。
这天喂完猪,擦了把汗,看着院子里帮着晒干菜的小满和小荷,方远心里又盘算开了。
小满都十好几了,小荷也十一岁,搁城里,这都是坐在教室里念书的年纪。
村里倒是有个小学,可家里穷,加上前些年那乱糟糟的光景,耽误了不少孩子。
方远想着,这俩孩子不能再当睁眼瞎了,哪怕晚点,能认几个字,学点算术,将来也比睁眼瞎强。
他自己脑子里东西再多,也得有人能帮衬着不是?
心里有了计较,方远揣了包皱巴巴的大生产香烟,抽空就往村大队部去了。
赵建国,赵支书,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听见脚步声,抬了抬眼皮。
“赵叔,忙着呐?”方远笑呵呵地递上烟。
赵建国“嗯”了一声,接过烟别在耳朵上,没点。
“啥事啊,方家小子?”
他对这方远,印象是越来越复杂。原先以为是个不着调的,没想到养猪还真让他做出点名堂。
“赵叔,想麻烦您个事儿。”方远搓了搓手,
“家里小满和小荷,都过了念书的年纪了,我想着,让他们去村小学插个班,多少认几个字,您看……”
赵建国放下报纸,手指头在桌上敲了敲:“这事儿啊……是好事。明儿我跟王老师说一声。能不能跟上,就看他们自己了。”
赵建国又多看了方远一眼,点点头:“这年头,愿意主动送孩子上学的,不多。”
“哎,谢谢赵叔!”方远心里一块石头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