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翰林院。
翰林学士管邵宁下朝回到公房,然后就看到众人三五成群,正在议论什么。
“咳,咳!”
众人听到咳嗽声,这才停止议论,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管邵宁忽然感觉好奇,便问道:“讨论什么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一年须发花白的老编修张涵站起身,说道:"启禀管学士,老朽听闻科学院从京师到天津,竟用精铁铺设轨道,不知耗费几何啊!"
管邵宁不以为然地摆摆手:"科学院行事自有其道理,他们做了什么,与咱们翰林院何干?都回去忙自己的事吧!"
"管学士,此言差矣!"
张涵激动得胡子直抖,说道:"那可是上好的精铁啊!如此铺张浪费,实乃祸国殃民之举!老朽以为,我等应当联名上书,请朝廷遏制此等不良风气!"
"张老说得在理!"
"学生愿附议!"
"这等靡费,确实该管管了!"
翰林院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纷纷要求上奏朝廷。
管邵宁正要说话,忽听门外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
"诸位都在呢,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东厂提督王德化正倚在门框上,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众人顿时变了脸色,几个年轻编修甚至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
翰林院无论是大小官员,包括扫地的,都以清流自居,看到东厂的人恨不得躲着走。
管邵宁强作镇定,转身拱手道:"王公公突然造访,不知有何贵干?"
王德化慢悠悠地踱进公房,然后说道:"咱家听说诸位大人要联名上书?不知是要参谁啊?"
老编修张涵硬着头皮道:"我等正要上奏……"
"不过是一册文史稿!"
管邵宁急忙打断,然后说道:"都是翰林院分内之事,不知公公此来……"
王德化对此不以为然,直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