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摆摆手,径直走向中央的实验台,看到台上陈列着几支造型奇特的火枪和数十枚锥形子弹样品。
宋应星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说道:"陛下请看,这是最新设计的后膛装填原型。采用铜制弹壳,内装无烟火药和锥形弹头,射程可达三百步,精度远超现有燧发枪。"
朱由检拿在手里,感觉手沉甸甸的,他试着拉动机栓,发出清脆的咔吧声。
"装填速度如何?"
"熟练射手每分钟可发射八到十发,是现有火枪的三倍。只是铜壳制造工艺尚不完善,成本较高。"
"很好。"
朱由检将火枪放回台面,点头道:"若此枪能大规模装备,我大明军力将冠绝天下。"
宋应星面露喜色:“全赖陛下指明方向,臣等才能有所突破!”
朱由检突然话锋一转:"参与这些研究的人多不多?"
宋应星稍加思索,回道:"无烟火药研发骨干有三十余人,若算上硝化甘油、燧发枪改良等关联项目,参与者约五六十人。"
"可有外人接触过这些技术?"
"绝无可能!"
宋应星回答斩钉截铁,继续说道:"所有研究人员都经过严格审查,实验室日夜有锦衣卫把守,进出必须登记。技术资料一律不得带出,违者以叛国论处。"
第2/2页)
朱由检不置可否,缓步在实验室内巡视。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观察着他们的反应。大多数人只是恭敬地低着头,偶尔有人偷偷抬眼,眼中满是敬畏。
宋应星还在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新成果,却发现有些不对劲,便问道:“陛下,您有心事?”
朱由检犹豫片刻,然后说道:"宋卿,朕有些话要单独与你谈谈。"
宋应星连忙躬身:"臣遵旨。"
朱由检环视四周,指向实验室侧边一间小屋:"去那里吧。"
骆养性立即上前,先进入小屋检查,确认安全后退出,亲自守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