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最后那暹罗王竟低声下气,求着下官把国书带回来,说什么‘请上国考虑’。下官心想,带回来又何妨?反正又没跟他签!"
葛世振摇了摇头,说道:“你身为礼部官员,当明白一个道理,国与国之间的文书,一旦拿回来,不管上面写的什么,必须呈给陛下,否则,我礼部便有欺君之嫌,你这……如何拿给陛下?岂不是自讨没趣?”
吴伟业为难道:“如此是下官疏忽了,您看……接下来该怎么办?”第2/2页)
吴伟业这才哭哭啼啼将经历叙述一番,当然了,下跪求饶那段自动删除。
“下官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来到云南,再借道安南抵达暹罗王都阿瑜陀耶,面见暹罗王,当面斥责他三大罪过,结果暹罗王恼羞成怒,当时便起了杀心!”
“孰不知,下官并没有屈服于对方的淫威,即便下官被刀架在脖子上,下官依然大义凛然,怒斥暹罗王不忠不义,后暹罗王终于被下官感化,派人草拟国书,准备于大明交好。”
葛世振听的一愣一愣的,心说吴伟业这家伙何时变的这么勇了?
等他拿过国书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哪里是什么交好,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宣战好吗!
要求大明通商,货物定价权却掌握在暹罗手中,做梦呢?
大明的货物可不是谁都卖的,具体来说,这种商贸形式叫做勘合贸易。
通常来说,番邦使臣前来朝贡,大明皇帝会赏赐一些回礼,然后发勘合文书,准许两国互市。
勘合文书分两册,写明交易品类、数量、期限,到了指定时间和地点,两国官员分别拿出自己的勘合文书,验证无误后,方可交易。
葛世振冷笑一声,指着国书道:"暹罗人怕是不知道,我大明的丝绸在南洋能卖出十倍高价,景德镇的瓷器在倭国价比黄金。便是寻常松江棉布,到了海外也是抢手货。更别说武夷山的茶叶,那些西洋人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他越说越气,将国书重重拍在案上:"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