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贡只好说道:“兵部早已将章程递交内阁……”第2/2页)
陈名夏闻言,再次躬身行礼,说道:“陛下所言甚是,然建奴已经撤兵,天下本该安稳。今日之战,乃是陛下发起,而非建奴。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朝对外作战,若师出无名,必将难以服众,且劳民伤财,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
“臣再次奉劝陛下,收回前线兵马,转而致力于农业发展,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耕,方能使国库得以充盈,使百姓得以休养。”
“臣附议!”
“臣附议!”
陈名夏说完,立刻有十几名年轻官员站出来,表示附议。
这些人的官职都不算高,却都是青年才俊,都是大明朝将来的中流砥柱。
魏藻德还是低着头,仿佛老僧入定,又仿佛千年王八,一动不动。
朱由检见状,便问道:“魏卿家乃百官之首,这件事你怎么看?”
魏藻德眼见躲不过,只好出列,躬身说道:“老臣以为,陈翰林所言确有其理,我朝连年战乱,百姓亟需休养生息,以恢复元气。”
朱由检闻言,眉头微挑,反问道:“既然如此,那就是说朕有错了?”
魏藻德赶忙说道:“陛下为保大明江山社稷,征讨建奴,乃是出于国家大义,何来过错之说?只是……战事频繁,确实对民生造成了极大影响,此乃不争之事实。”
朱由检心中暗道,这老狐狸,倒是两边都不得罪。
他想了想,又说道:“依卿家之见,朕究竟该不该撤兵呢?”
魏藻德心中快速盘算着,然后说道:“臣以为,撤与不撤,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边疆稳定,建奴无再犯之意,适时召回部分兵马,以减轻国家负担,专注民生,自是上策。但若边疆局势仍不稳定,建奴蠢蠢欲动,则仍需保持警惕,不可轻易撤兵。”
没想到,陈名夏听不下去了,说道:“魏首辅所言,下官不敢认同,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如何能支撑重兵出征?倘若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