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得上豪情万丈,小弟实在难以相比。”
“正是如此!林兄所言不虚,赵兄此句‘杭州一梦三千载’,方是潇洒自在,吾辈皆自惭形秽啊!”
另一位才子端起酒杯致意,他的诗句同样赢得众人喝彩:“苏兄太过谦虚了!您的‘飞扬沦落河底沙,何日才能上天涯’,彰显了苏兄的宏伟志向,令人敬佩不已。”
“哪里哪里。”
“岂敢岂敢。”
“过誉过誉。”
楼内的氛围融洽热闹,不时有人将诗作传出,挂在二楼垂下的帷幔上供大家品鉴。
李旭静静立于厅中,带着几分卿蔑环顾四周,偶尔瞥一眼这些人的诗句,只觉生搬硬套,内容空洞。
忽然,一位才子站起身来,手中攥着一张纸笺,高声说道:“诸位,诸位!我刚得到灵感,写下一首新诗,烦请诸位聆听!”
众人不由得稍显安静,李旭也饶有兴趣地转头看向他。
这人不过是一名郁郁不得志的书生,三十岁左右的模样,虽身着青色长衫干净整洁,但边缘已有磨损的痕迹。
今日之机,是他费尽心思、倾尽全力才争取到的。好不容易靠实力参加这场诗会,无论如何都要有所表现,希望能被二楼的秦公子赏识,成为其门客,从此无忧无虑。
想到这里,他偷瞄了一眼二楼正含笑望向他的秦公子,立刻收回思绪,手持刚默写好的诗篇,朗声吟诵:“梦溪阁里再相逢,草木摇曳四时春。良朋满座友相伴,挥毫书就我投秦!”
“妙哉妙哉!仁兄此诗意境深远,令人沉醉!”
“尤其是最后一句‘挥毫书就我投秦’,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今日相聚,不正是因秦公子的号召力么!”
“没错没错!我们能在此,全靠秦公子啊。”
众人拍手叫好,自然也将此诗挂于帷幔之上。
吟诗之人亦略有得意,他特意写下秦公子的名字,就是要让别人不得不称赞,否则便是打了秦公子的脸。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