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丰收的,还是要靠百姓和里长你们的督促啊。”
四湖里的里长被夸了,脸上立刻扬起一个大大笑容。
“亭长过誉了,卑职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对于朱老大等人不响应亭舍,不用农药的事,柳意并没有说什么。
她当然希望所有百姓都用农药,耕田丰收,百姓手头宽松了,经济才能运转。
但像是朱老大这种,她要是一个个管过来,那要管到猴年马月,这种事,只能靠着底层政府官员来办。
训是没有用的,毕竟亭舍只是推荐百姓用农药,又不是强制。
柳意没对朱老大不用农药的事说什么,只是夸三兴里:
“百姓的日子过得好,我这个当亭长的也就不虚此职了,像是三兴里,家家户户都用了农药,一片丰收好景象,看着心情就不错。”
“最近,我想官办一个油坊,需要些人进去劳作,看来这油坊办在三兴里就不错。”
说完,她继续往前走:“走吧,我们也该回去了。”
四湖里的里长笑容一下就僵硬了。
三兴里是柳意初义诊的地方,不知道救了多少病人,还让三兴里的百姓们卖药材发了一笔横财。
她在那的威望最高,上到里长,下到百姓,全都对她有着超过寻常的信任。
因此这农药一出,三兴里的百姓们全部争先购买,那些刚开始没钱买的人家,还着急的去求里长想办法。
三兴里的里长单中去求柳意,才有了贷款农药这一出。
可以说,虽说名义上柳意对三个里一视同仁,但照四湖里的里长看来,曾经被柳亭长义诊过的三兴里才是柳意的嫡系,如果真有什么好事,柳亭长肯定会偏着三兴里。
本就比不上人家亲厚,偏偏自己管着的百姓还没人家三兴里的百姓积极,也难怪柳亭长对三兴里满口夸赞了。
想起此事,他也有些心虚,当日朱老大不肯买农药,他知道,也问过,但是也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没有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