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翻了翻白眼说,心想,你这个试飞员真是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
李干理所当然地说,“机头进气改为机腹进气呗,又不是改不了。”
吴强下意识地说,“那还是歼七吗?”
李干反问,“一定要是歼七吗?”
吴强猛然一愣,继而迷茫,然后若有所思——是啊,谁说一定要困在歼-7上?
他猛地一惊,压着声音说,“李干,你什么意思,要和211厂的歼八竞争?”
“为什么不可以?”李干再一次反问。
吴强沉默了。
985厂被压抑得太久了,以至于现在想都不敢想去和大哥级的211厂抢项目。
就好比家中被长期压制的小辈,自卑成了习惯,理应吃剩菜剩饭,但凡有其他想法,那就是罪过。
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李干,完全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没有任何技术之外的顾虑。
若是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发展,还要等好几年,宋文忠才能在第三代战斗机立项研讨会上提出10号工程,也就是著名的歼-10。
李干要加速这一进程,让部队更早地用上先进的三代机,而不是让国家将宝贵的资源耗费在注定“定型即落后”的歼-8项目上。
基于歼-7,利用出口这个项目做大幅改进,机身放大了,机头进气改为腹部进气,外形这块就差一个气动布局了!
一点一点地谋划,待时机成熟,一鸣惊人!
几天后,埃方草签了合同,确定采购985厂的歼-7改进型,首批36架,第二批36架,要求两年之内完成交付。
985厂一万多名职工放鞭炮庆祝这一巨大的喜讯。
这个订单完成后,足够全厂职工吃五年的。
而初来乍到的试飞员李干,更是被全厂职工奉为最大功臣。
同一天,三机部向985厂颁发了奖励,歼-7出口项目组立集体二等功,授予试飞员李干个人一等功,以表彰其在项目中做出的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