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府里给他做文书,余庆浩也被安排进京兆府里做了个小小的典狱。
这些事,也传进了余元筝的耳里。
她只是嗤笑一声:“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但她对永安伯府没有感情,只是回门那日去过,后来再没去过。
幸好父母不在京,不然以后还有麻烦。
只是这事余庆生知道后,来王府找余元筝。
“大姐,大伯的事你可知道?”
“知道。”
“我们二房会不会有事?”余庆生最担心这个。
他知道姐夫和大皇子关系最好,现在皇上变了态度,不知道以后会如何,他有些担心。
万一以后三皇子上位不成,会牵连到余家二房。
毕竟大房二房哪怕分了家也是血缘关系最近的一家人。
“放心,皇上心里明净似的,不管大房以后如何,我们二房都不会有事。”余元筝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就凭她的功劳,皇上怎么也会给这个面子。
到时有大房后悔的。
但她不会多事提醒。
难道告诉大伯,皇上的计划?
那是不可能的。
“好吧。”余庆生很听姐姐的话。
“你也快要上值了吧?”余元筝关心起弟弟的差事。
“再过几天就去报道。”余庆生进翰林院做编修历练。
看着无关紧要的差事,但却是离权利中心最近的职务。
翰林院编修作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承担着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的重要职责。
这些文件往往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决策等,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得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所以往往每届的状元,榜眼,探花大多都进翰林院。
不过没有人提拔,也很有可能在翰林院待一辈子都没有升职的机会。也就做史书的编纂和修订工作。
但余庆生作为余元筝的弟弟,皇上当然会多重视几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