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汝关话秒成了渣渣。
方言学习有两个流派,一是权威派。根据词典或者资料,学习其中的语音语料语法。还要参考什么音系表、论文、音标,甚至是一些上古专家的资料和考证。
第二种是自然派。相对不那么复杂,只需要模仿影视剧、纪录片片段,或者干脆和当地人交流即可。但要花的时间很长,需要很久才能“腌入味”。
商叶初最开始用的是权威派的办法。毕竟她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死记硬背,而103的数据库里资料又很全。商叶初几乎每天都要用“其他值”兑换十几个小时学习的时间,徜徉在103的数据库中练习。最终把自己的方言练成了最符合书面标准的语音。
纸上谈兵终不足。商叶初叫季君陶请来一位汝关当地的老师,就是为了再实践一下自然派的法子。双管齐下,见效更快。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商叶初自己听着、对照着纪录片和影视资料里的汝关方言片段,还觉得挺美的。等到和汝阿婆张口对话,对方一口踢哩蹚啷的方言发射出来,直接把商叶初射了个万箭穿心。
商叶初的大脑努力解析着汝阿婆的话,嘴上尽可能流利地用汝话问好道:“阿婆您好,您叫我小叶就好。季总已经跟您说过了吧?咱们这儿是包吃包住的……”
汝阿婆:“!%&@#@¥&(!**(##))!!”
商叶初费力地分辨了半天,还是没翻译过来。
汝阿婆又用普通话说了一遍:“丫儿!你这样说话不行啊!在我们那边,只有葬礼上才像你这么讲话!”
商叶初:“……”
商叶初虚心求教道:“那我该怎么说?都听您的。”
汝阿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