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裴元。
裴元目光扫过众人,借着酒意大声道,“各位都是本次恩科的举子,年华正茂,前途无量。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的一段佳话。”
不少人听了,都很感兴趣的附和问着。
裴元道,“当初甲申科的时候,也曾有这么一些年轻人,意气相结,同登金榜。后来他们天各飘零,四处为官。”
“一时到了快四十年后,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入京公干,才与聚在京中的九位甲申科同榜进士相会,他们很是高兴,于是去刑部尚书闵珪家欢宴一场。”
“而那时他们已经或为内阁大学士、或为都宪、或为各部三堂。”
众举人听着,各自心中遥想,一时情怀激荡不已。
他们也正是想要施展抱负的热血年龄,又站在了科举这个决定人生的十字路口。
那种好兄弟们多年之后,顶峰相会,各为部堂高官的场景,不就是他们幻想中的成功人生吗?
就听裴元继续道,“你等可知那十人为谁?”
众举人纷纷好奇,七嘴八舌的问道,“都是哪些前辈?”
裴元道,“在场十人,乃是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都察院左都御使戴珊、兵部尚书刘大夏、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吏部左侍郎焦芳、户部左侍郎陈清、礼部右侍郎谢铎和工部右侍郎张达。”
众萌新听着那一串让人高山仰止的名字,艳羡着那些大权在握的官职,一时间被骚动的浑身都痒。
裴元又道,“他们一场欢宴,十分开心,特地请画工为他们绘制群像,做成一画叫做《甲申十同年图》,并各自题诗作为纪念。”
“前内阁首辅李东阳,亲笔为联诗做序,写道,今吾十人者皆有国事吏责,故其诗于和平优裕之间,犹有思职勤奋之意。”
“老一辈的风采,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众举人都羡慕麻了,有人纳闷的询问道,“千户哥哥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裴元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