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实心中大致有数了,既然不打刘瑾阉党,那就该继续按原计划核查京中各衙署的冗官了。
于是李士实便恨恨道,“既然如此,等到我把恩科的功劳捞过来。就以左都御史的身份,主动要求吏部配合核查冗官,到时候他们那帮混蛋就知道,老夫不是任由他们拿捏的。”
“冗官核查”是杨廷和算计杨一清的明手。
整个核查的过程,基本上就是吏部点名,都察院挥刀。
表面看上去这两家权力满满,威风凛凛,可是能在京城衙门里挂编制吃闲饭的,哪个好惹?
杨一清再怎么有清廉刚正的人设,但也是给人家当老大的人。
手底下的小弟要不要保?手底下小弟的七舅姥爷要不要保?
不要觉得一个伟光正的吏部天官杨一清,就能逃得了这些蝇营狗苟,说不定他的权利末梢,能直通到一个连从九品都说不上的吏员。
他是吏部天官,但不是生来就是吏部天官,那是有无数人在底下把他举起来的。
当杨一清很伟光正的站在那里时,要不要看看他的来时路?
所以,哪怕是杨一清这样的人,手下的小弟要保,手下小弟的七舅姥爷也要保。
等他保住了自己的小弟,保住了自己小弟的七舅姥爷;那么其他大哥的小弟,其他大哥小弟的七舅姥爷呢?
还是要保……
所以明明口头上都痛斥冗官,各部司自己也抱怨“各衙门冗员动以千计高者”,但最后的结果,仍旧是他杨一清“雷霆手腕,清退五人”。
好在,吏部和都察院在猛干地方官员的时候,还是称职的。
正德九年的时候,在京察中唯唯诺诺,只查出来五人冗官的吏部和都察院,重拳出击,考察天下诸司官员。
在这场以地方官员为主的考核中,以年老、有疾、罢软、不谨、才力不及等原因,查处各主要衙门官员一千五百六十一人,杂职衙门一千三百二十五人。
他杨一清不再孤身走暗巷,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