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5 飞驰人生(1 / 7)

当然,科道言官们的飞驰人生,在翰林院大佬们面前,都不是事儿。

翰林院大佬们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初入官场,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小登,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中登,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老登,在翰林院遛鸟,没……,等等!不要在翰林院蹉跎人生了,国家需要你!

“?”

正三品侍郎,走起。

“!”

要不是裴元在八股上是个草包,他都想去考一科试试了。

哪怕花点钱呢。

仕途上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

比如说,明朝初年的时候,朝廷最看重的是六部郎署,也就是在礼部、吏部、户部这些地方,担任主事、员外郎、郎中的这些人。

按当时的情况,一个御史,就算十分称职,也得九年才能升任正六品主事。

但是在正德年间,郎署的地位就不行了。

“二甲之为主事者,迹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方折腰手板,仰视台省如在霄汉。”

意思就是,那些二甲进士中,分配到六部郎署当了正六品主事的人,基本就没前途了。

就算熬资历等升迁,熬到死也就是个地方布政司、按察司属官或者知府什么的。

甚至兢兢业业一辈子,哪怕品级上去了,上边随便派下来个低级科道官,都得仰视如霄汉。

或许有人诧异了,科举不是总共有三甲吗?

一甲是天上人,前途自然无忧。

那不是还有三甲垫底吗?

这就是时代的特色了。

在明朝的前期,三甲确实垫底,基本上都是分配到地方,担任一些州县一把手。

以大明朝的广阔疆域,每三年考出来的二三百人,根本是不够用的。

所以一些地方的知州、知县、同知、通判、推官,就由举人和监生充任。这些杂流官员的数目,远远大于科考

最新小说: 始于聊斋 盘点四合院龌龊:让他们狗咬狗! 当女配实在太辛苦了[快穿]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我,执剑人,建立次元帝国! 新婚流放?我改嫁小叔携空间逃荒 大明最强皇太子 美漫:支配成神 我都成大将了,系统才觉醒? 公子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