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担任着兵部左侍郎。
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王云凤,现在加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去巡抚宣府了。
所以说通政司这个衙门,在正德年间有一种虽然不落文字,但是无形的晋升途径。
那就是转向兵事,转向宣大、三边。
这里的很多官员,就算没有直接进入兵部,也是在其他户部、工部之类,从事着类似督粮、巡阅、添置礅堡这样的兼差。
联系一下去年朱厚照郑重其事下达,要求加强通政司职权的那道圣旨。
再联系一下未来几年朱厚照热心边事,常驻宣府的历史发展。
裴元几乎毫不怀疑,这个边缘化的通政司衙门,就是朱厚照极为重视的政治班底。
也是他在政局上的突破口。
没有这一系列边镇文武的支持,难道朱厚照过几年要跑到北地去玩泥巴吗?
也就是裴元身为穿越者,知道朱厚照这些路数。
如果换成这个时代的官员,谁敢想天子竟然会主动离开京城,在边境建立第二中央呢?
所以现在不管是内阁,还是大七卿,根本没人留心到通政司的这些变化。
转任边镇,对于那些清流们来说,那不就是贬斥吗?
他们从小学习的边塞诗,除了那几个二愣子,至少有一半是在哭着写“我想我的妈妈”吧。
但是,对于知道后续历史发展的裴元来说,这些家伙可就太值得交往了。
至少在朱厚照溶解之前,这里的大多数官员都有着强劲的上升趋势。
除了这些原因,裴元之所以对通政司表现得很热心,还因为他的老哥哥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王敞,也是通政使出身的。
七七八八的算一算,这些老家伙在外面喊一声裴千户我不挑你们理,现在关起门来,各位未来的侍郎、巡抚、总督,是不是得叫我一声好弟弟?
裴元默默想象了一会儿,终究是没敢现在把这层关系挑破。
王敞在卸任兵部尚书前,还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