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出来的花生全都运到了板车上去,一车又一车地往家里拉。
现在的天还很冷,可只要干起活儿来,全身上下都是暖和的。
“赵老大,你家这花生收成可真好,咱家的花生咋就不行?”
村民们看赵元烈已经拉了好几趟花生了,那些花生都堆放在院子里摞成了一座小山似得,羡慕死他们了。
一辈子都在黄土地里耕种的人,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粮食收成的时候了,可大石村土地贫瘠,不论种什么收成都不好。
“这是我家娘子弄的粮种,我也没想到能收这么多斤,你们没去里正哪里买粮种?”
赵元烈开口一问,门口的人都沉默了。
村子里去里正那里买粮种的人,刚开始听说产量能翻一倍,有些人不信,就没有去买,反而自己跑去镇上或者县城里面买。
但现在村子里从里正那儿买了粮种的人,那产量简直惊人,他们以往种的花生,亩产量也就在二三百斤罢了,好点儿的能有四百斤。
但看他们今天收的花生,这还没收完,亩产怕是更为惊人。
农家一年种出来的花生,按照最高亩产量四百斤来算,一斤花生晒干后约莫六两,一百斤晒干后便是六十斤。
四百斤晒干也就约莫是二百四十斤,按照现在花生的价钱,一斤干花生是两文钱,一亩地的花生,他们约莫可卖出四百八十文钱。
这还是按照亩产量最高的来计算,如果只有两三百斤,那卖出的钱也就更好了。
谷贱伤农,花生能有这个价,已经是很难得了。
周围的人都尴尬地笑了笑:“也不知道现在里正那里还有没有粮种呢。”第2/2页)
它以为天黑后,四清也就回来了。
但它从早上等到了晚上,从趴着等到坐着等,站着等,也没等到四清回来。
陆晚上前摸摸它的脑袋说:“别等了旺财,四清是去念书学知识了,等我们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和土地,我们就能天天见到四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