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昭义、河东等六镇抽调二万兵马驰援关中。
除此之外,再效仿平定王守文之乱时作法,调动平夏拓跋部和代北的沙陀精骑进驻朔方,袭扰凉、兰二州。
这前前后后所调遣的兵马数量,最少也有十六万,单说境外作战的赏钱,每月便不下三十万,更别提基本的军饷和粮秣支出了。
即便只打上四五个月,也最少要消耗四百余万贯钱粮,但从大唐过往讨击藩镇的经验来看,刘继隆这种体量的藩镇,最少也需要二三年时间才能将其讨平。
如今朝廷虽然加税一分于百姓,但每年所积存的钱粮不过二百万贯,并且还有四百多万贯积欠军饷并未偿还。
即便讨平了陇右,得到了陇右的人口图籍和丝路商道,大唐也需要减税后消化三五年才能走出战争阴影。
更重要的是,王式还额外提出了派遣使者去招抚多康吐蕃,拉拢黠戛斯出兵等计策。
这些计策很好,但问题就是需要花钱,而此时的大唐钱粮有限,根本无法按照王式的计划来讨平陇右。
兴许王式自己也清楚,所以他在献策之后,依旧劝阻李漼不必着急讨平陇右。
只是李漼在得知陇右每年的钱粮度支情况后,早已将陇右视为朝廷重振威望的转机,更何况已经准备了这么久,若是不对陇右动兵,岂不是让天下藩镇看笑话?
正因如此,当齐元简提出质疑后,李漼便沉稳道:
“讨平陇右,自然要万事俱备,所需钱粮兵马也自然越多越好。”
李漼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但北司的齐元简和南衙的路岩、于琮却十分清楚。
“陛下,若是以此策讨平陇右,即便马到功成,也免不了积欠千万军饷,望陛下三思。”
于琮主动站出来开口,对李漼提醒了起来,而北司的齐元简则是沉思片刻,不免想到了身处西川的高骈。
“陛下,臣以为不如派天使询问西川节度使高骈,倒也可以看看高千里和王小年二人谁的策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