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雪山变成酥油,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吃不上一口,因为贵族不想让我们过得那么轻松……”
大中六年十一月中旬,随着冬雪纷飞,兰州也变得寒冷了起来。
好在兰州的石炭开采自南北朝就存在,而五泉城东南方向更是有着露天煤矿的存在,因此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五泉城内的百姓却始终享受着温暖。
五泉衙门附近的一片院子被打通改造为了学堂,每个学堂里都摆着三四个炭盆,百姓的孩子们在学堂里上着课。
教育他们的教习,是五泉城内的直白们。
他们每个人带十个人,如此便解决了城内孩子的学习问题。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刘继隆不敢耽搁。
当然,这并非是他想玩什么教育兴国,而是他知道必须要让五泉城内的吐蕃孩子尽早接受汉化。
只有将番人融入汉人之中,五泉才能彻底的安定下来。
上百个学堂都在教授孩童识字,孩童们手里拿着印刷出来的课本,旁边摆放着毛笔和木板。
课本不能玷污,所以他们只能用毛笔和木板来学习故事中的文字。
刘继隆与陈靖崇、张昶他们站在角落,看着一处学堂内的孩子们学习。
刘继隆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而陈靖崇则是叹气道:“刺史,虽说可以用煤制墨,但制墨还需要用到油。”
“城里都在学习识字,每个月要用三千斤煤,一百斤油。”
“这油我们自己吃都不够,拿来制墨会不会太浪费了?”
陈靖崇诉说着眼下的困境,而刘继隆也无奈道:“没办法,识字拖不得。”
正常来说,墨条需要用到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如此才能制出比较好的墨。
只是对于缺乏猪油和松木的五泉来说,这种财大气粗的做法,显然不适合五泉城。
因此,刘继隆想出了把煤炭捣碎为灰,添加一些豆油制作方法。
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墨条粗劣,但好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