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会让山丹更加稳定。
“我知道。”张淮深表示理解,同时他不免看向制甲的工匠,抬起下巴询问道:
“你这制甲的工匠就有六十多人了,一年下来恐怕能制甲六百。”
“张掖那边虽然从你这里拿走了八九万斤铁,可大部分都用来打造农具,只有少量用于制甲。”
“敦煌将甘州的兵额提高到了二十五团,张掖那边早已开始募兵训练,但还有一千二百多人没有甲胄穿戴。”
“除此之外,肃州、瓜州、沙州、伊州也有三千多兵卒没有甲胄,近三万百姓还没有用上铁质的农具。”
“今年秋收之前,我希望你能东略些番人做矿工,把铁料的产量往上抬一抬。”
“早些将我军这近五千轻兵装备上扎甲,我军也能早一步收复凉州。”
张淮深诉说着河西的不容易,刘继隆听后只觉得汗颜。
他可以肯定历史上的山丹根本达不到如今的铁产量,但即便如此,想要满足张淮深所需的铁料,也最少要高负荷运转两年。
换做之前的效率,那最少要三四年。
这么一想,提高生产力远比攻城掠地要重要多了。
历史上张议潮与张淮深花了七年时间才积攒了足够的家底进行东征,而今自己弄出了河西犁、水转翻车和改良版高炉,便直接把时间从七年缩短到了两年。
按照这个进度,他们应该能在两年后发起东征。
若是甲兵比历史上还多,那收复的速度也将更快。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恨自己前世在学校时没好好学习。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唏嘘之余,刘继隆也对张淮深做出了承诺:“刺史放心,我会好好经营山丹的。”
“嗯。”张淮深颔首,随后与刘继隆继续逛了逛匠作坊,末了便走出匠作坊,向西门走去。
他在张掖还有许多事情,不可能在山丹逗留太久。
这次来山丹的目的已经达到,是时候返回张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