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都市言情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六章 这不比《伤痕》好看?

第六章 这不比《伤痕》好看?(1 / 4)

就在胡为民为创作自己第二部短篇作品努力之时,沪上印刷厂为了《故事会》79年第六期顺利发售,已经忙碌了数个通宵。

印刷厂的工人还能三班倒休息休息,印刷机就没停下来过。

在各个部门的辛勤努力下,一本本崭新印刷出来,还带着油墨香气的杂志被打成捆装车,发往各个报刊点和邮政局。

此时《故事会》复刊尚且不足一年,发行渠道比较单一,发行范围也有限。除了北上广等各家杂志社必争之地外,只有江、浙、皖等少数几个省份。

沪上闸口某弄堂口。

褪色的灰墙上刷着“团结一致搞四化”标语,墙角青苔斑驳。

木板搭成的流动报刊点挂着麻绳,夹着《新民晚报》《大众电影》,边缘散落着《少女之心》《一双绣花鞋》等地摊刊物。

卖报人上声穿着藏蓝色上衣,吆喝声混着隔壁老虎灶飘散出的水汽:“新到的杂志,两角一本!”

这处流动报刊点旁,不时有行人驻足,询问着“有没有攒劲的小说”等令人难懂的话。

小贩也不会让顾客失望,做贼似的从怀里掏出一本黄皮封面小说递给顾客,顾客翻看两眼后,则露出如获至宝的笑容。

给钱,拿书走人,干脆利落。

改开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空前高涨,工人阶级有钱,还有一定文化,是文学杂志的主要受众。

纺织厂青年工人李卫国就是个文学青年,他21岁,没有结婚,除了攒钱娶媳妇的老婆本外,他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购买文学杂志。

他捏着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块钱,想买本《收获》或《十月》他认为这些杂志“有思想深度”,工友们也都喜欢这类杂志。

“同志,要什么杂志?新到货的《少女之心》看吗,比以前的手抄本咂劲得多。”

“有《收获》吗?”

“没有。”

“那《十月》呢?”

“也没有。”

“怎么啥

最新小说: 崩铁:我在提瓦特开旅社 乖乖女甜又野,偏执贺总失控沦陷 重生:清纯转校生表白我,校花哭惨了 相亲嫌我穷,反手拿下她警花闺蜜 我的技能又变异了! 白月光哪有联姻老婆香 娱乐:魅神词条,女星沦陷 吾皇万胜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金融暴君:从鱼蛋仔到港岛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