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早上,9:15,陈默盯着同花顺软件里特XA的K线图。
此刻的股价已经攀上91.47元高位,分时成交明细里每笔千手大单都在搅动他的神经。
“陈总,十个私募子账户准备就绪。”蓝牙耳机里传来私募经理老周的声音,“按您要求拆分成每单不超过300手。”
陈默推开办公室的百叶窗,蓉城冬日的阴云压在天际线上。
研究所人工湖依然清澈,倒映出旁边办公楼的影子。
他快速回复对方:“按计划分批出货,优先平掉融资仓位。”
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办公室格外清脆。
另一边的二十个关联账户如同精密齿轮开始运转,每笔卖单都精准卡在主力资金托单上方2档价位。
当特XA冲击涨停板时,陈默的持仓如同退潮般悄然消散。
“均价91.2元,145万股全部清仓。”老周的声音带着颤抖,“扣除利息和通道费,净入账差不多有1个亿的样子。”
陈默仔细看了看股票明细:
买入价:13.8元/股×145万股=2001万(融资1000万+本金1000万)
持有天数:158天
融资利息:1000万×8%×(152/365)=33.3万
印花税:91.2元/股×145万股×0.1%=13.224万
券商佣金:(2001万+13224万)×0.03%×2=4.5675万
过户费:(2001万+13224万)×0.002%×2=0.3045万
私募通道费:1.1亿×0.7%=77万
跨境汇款手续费:1.1亿×0.1%=11万
“融资这玩意儿比高利贷讲究啊。”陈默嘀咕着点开还款界面,1000万本金带着33.3万利息原路返回。
当计算器跳出最终数字时,办公室里摆着部门合照都晃了三晃: